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实现高质量就业之二】加强培训学技能 就业更稳收入增

为了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各地出台多项政策:组织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为导师与学徒提供津贴,提升培训积极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助力企业稳岗;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相关人员可结合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培训模式和内容,提升培训的精准性。

开展学徒制培养

师徒均可获津贴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热处理工王国峰犹记得去年第一次“签约收徒”时,看着眼前的几页师徒协议书,望着徒弟许宏宇期盼的眼神,自己的心情也有些激动和紧张:“既然签了字,拿了津贴,就要对他负责。”

上午10点,是师徒二人约好的现场教学时间。俩人写写画画,聊个不停。放下实训手册,他们又套上隔热服,跨上天车吊篮,下到10多米深的加热炉里,排查热处理设备的温度误差。再出来时,师徒二人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

一起出汗,是为了坚持“手把手”授课。“现在多出汗,以后才能做到最好,要为比武、比赛打好底子。”王国峰手中拿着厚厚一摞“月度教学计划和教案”,上面的记录密密麻麻,每月和每周设置的主题也清晰明了。

“每周至少1次现场教学,每月1次模块化、分段式线上培训,每季度1次比武练兵,每半年1次效果评估,每年1次职业技能大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段海成说,学徒考核、比赛的结果,会直接计入导师参评公司级大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的考核体系,学徒制明确了导师责任,也增强了培养热情。

目前,中国一重联合一重技师学院开发了14类工种的实训手册;每个新员工都配有负责“传帮带”的企业导师;导师享有每月500元的津贴,学徒通过年度考核后能获得至少3000元的奖励津贴;院校导师则会每周开设理论性较强的线上课程,让学徒实现“双导师”联合培养……

据介绍,今年以来,黑龙江共有86家企业、41家培训机构参与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组织开展6700名企业职工参加近70个工种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为2840名学徒注册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学籍。

设培训专项资金

援助企业稳岗位

早上9点,走进安徽省六安市的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生产车间内,缝纫工吴厚丽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器:“最近公司订单量大,早上7点半我们就到岗工作,全力以赴加大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别看吴厚丽现在动作麻利,技术一流,几年前刚到公司时,她对服装缝纫技术一窍不通。“之前都是在一些小厂干散活,没接触过服装缝纫。后来我到这里工作时,心里很没底,不知道能否胜任。”吴厚丽回忆。

但入职没多久,吴厚丽的疑虑便被打消了。“公司为我们这些新员工组织了岗前技能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生产实操。我们不仅学会了技术,培训结束后还能领到800块钱的补贴。”吴厚丽高兴地说:“现在我的操作越来越熟练,收入也逐渐提高,最关键的是有了一技之长,能在公司稳定工作下去。”

吴厚丽口中的培训补贴,其实是六安市金安区发放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金安区内工业企业较多,但我们区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本地的劳动者技能相对不强。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必须加强技能培训。”六安市金安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峻岭告诉记者,企业开展新员工培训需要场地、物资、师资,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政府专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

六安市金安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许袁告诉记者,以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为例,农民合作社在对附近村子的脱贫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时,会享受一定补贴,比如每招收一名脱贫户参与养殖技术培训,合作社就会拿到600元的补贴。培训一般持续10天,脱贫户每天也有60块钱的补贴。“培训结束后,区里会对培训人员的资质、数量、培训成果等方面进行细致考核,一切符合规定后,再由财政部门将相关补贴发放至农民合作社和个人,保证每一分钱花到实处。”许袁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六安市金安区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19期,参训约18500人,拨付补贴资金1415.74万元,实现就业17827人。“今年,我们预估会有大约7000人接受技能培训,拨付补贴资金800万元。”六安市金安区人社局党组成员杨向东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加大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援企稳岗,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推行职业培训券

精准发放到个人

“前段时间,我去都江堰的工地干砌筑的活,挣了不少钱!”四川眉山工程技师学院2017级建筑班学生蔡斌说,利用刚学到的砌筑技术,他前往建筑工地实习:“50天不到,赚了1万多元!”蔡斌的消息不仅让父母惊喜,也让同学们感到意外。

可他本来学习的是建筑测量专业,为何能到砌筑岗位实习?面对同学的疑问,蔡斌给出了答案:“多亏了去年参加的砌筑工职业培训。”

原来,去年10月,作为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蔡斌获得了眉山市人社局发放的电子职业培训券。不久以后,承接职业培训的眉山工程技术学院就为他和领到券的同学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蔡斌清楚记得参加培训的第一天,他打开手机微信的电子社保卡,轻轻一扫,信息对比完成后,很快就完成了报名认证工作。选择砌筑工的培训,蔡斌有自己的想法:建筑测量技术含量高,砌筑工的市场需求大,掌握两门技术,以后工作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与眉山市人社局合作,承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眉山工程技师学院院长黄健有自己的考虑。“本来我们就是技术院校,在电力、建筑和机械等方面有技术特长”,黄健说,对获得职业培训券的市民进行培训,一方面发挥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实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

2020年以来,四川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券试点,将其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方面。“我们利用电子社保卡覆盖面广和直达用户的优势,依托其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眉山市人社局就业创业科科长姜茂青介绍,眉山作为省内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已经发放职业培训券2484张,主要覆盖职业院校学生、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职工等群体。

电子职业培训券如何实现精准发放?姜茂青介绍,四川建立了培训经办管理系统,与四川省社保、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关联,从而可以掌握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这样就可以筛选出需要培训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发放职业培训券。”姜茂青说。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机构找人’到‘人选机构’的转变”,黄健感叹,过去眉山工程技术学院要通过走村入户、联系合作企业的方式找到需要培训的群体。而今,电子职业培训券精准发放到需要的群体。相关人员结合各自意愿,在相关就业平台查询培训信息后,就可自主选择培训模式和内容。

姜茂青说,培训结业后,核销电子培训券,承训机构可获得职业培训补贴。依托新开发的四川就业创业培训监管平台,职业培训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人脸识别、实训监控、手机定位,可以进行线上抽查,培训组织、培训开班、过程监管、补贴申领、资金拨付等环节也已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监管,保证了培训真正落地见效。(张艺开 田先进 王永战)

( 发布日期:2022-09-26 16:59 )